踏遍青山譜丹青 篳路藍縷國脈興——《厲害了,我的國》觀后感
發(fā)布時間:
2018-04-23 00:01
來源:
地鐵所
踏遍青山譜丹青 篳路藍縷國脈興
——《厲害了,我的國》觀后感
《厲害了,我的國》是一部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fā)展和成就的紀錄片。過去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砥礪奮進、持之以恒,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以艱苦奮斗為底色,久久為功鑄就輝煌”。中鐵通號院黨委于3月14日,組織全院職工觀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作為一名職工,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大銀幕前學習了解了祖國在各領域的顯著成就,體會著高速發(fā)展帶來地嶄新變化。
身處新時代,目睹新成就。影片透過一個個超級工程,領略五年來一張張中國基礎建設的大網,如何編織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部影片讓一個創(chuàng)新強國、研發(fā)強國、責任強國真切地展現在我眼前,更讓我深刻地意識到我們正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全新的時代。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片中講述了“天眼之父”南仁東的故事。早在《輝煌中國》中,我就曾被南老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品格所深深折服——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二十年磨一劍,使中國在射電望遠鏡領域領跑世界。這次觀影,重新回顧了南老的事跡,從不同側面呈現這位FAST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突破技術封鎖,克服材料瓶頸,完成“天眼”的選址與建設,從而制造出大國重器,深探蒼穹。
在未來的工作中,我要像中國夢的創(chuàng)造者那樣,以更優(yōu)的姿態(tài)投入到每項工作中,要堅決成為這個時代中一名堅定的奮斗者和奉獻者。十圍之木持千鈞之屋,五寸之鍵制闔之門。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一張國家名片,它的興起象征著中國又向制造業(yè)強國邁出堅實一步。對內,高鐵是實現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的重要通道;對外,高鐵是“一帶一路”倡議成果落地的重要標志??梢哉f復興號上承載著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年夢想,高鐵興則國脈興。
當我看到影片中世界最高自動化等級的國內首列地鐵車成功下線、適用于非洲氣候的輕軌客車、適用于高寒環(huán)境的高鐵客車等成功運營,身為一名鐵路設計人員,在倍感自豪的同時,我不由得想起一代又一代的鐵路人在極端復雜的環(huán)境下,依然保持樂觀堅強,滿懷著“先生產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窩”的奮斗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南征北戰(zhàn)四海為家,正是他們勇于跨越、追求卓越,踏遍青山譜丹青,才使得篳路藍縷國脈興。鐵路人的熱情、豪情、真情和深情透過熒幕直射胸膛,即便在觀影后我依然久久未能釋懷。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早在1983年,中鐵通號院承擔被稱為中國繁忙干線第一線的京廣線鄭武段相關設計任務,隸屬于國家“七五”重點工程項目。為完成鄭武線設計任務,上下動員,全心投入,多次深入調查現場在沒有電子化辦公的條件下抄寫大量指導材料,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創(chuàng)新,針對國內空白領域進行開拓性工程設計,試驗并率先采用光纜數字通信系統(tǒng),完成多項國內先進領先的科研成果和標準制定。
三十載轉瞬即逝,如今京廣線、京哈線、隴海線、大秦線、廣深高鐵、首都機場線和各大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可以說只要有列車奔馳的地方,就曾經留下過中鐵通號人的足跡,我們用辛勤和汗水見證祖國地蓬勃發(fā)展。時代在改變,但我們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從未改變,中鐵通號的設計者們在新時代下重裝上陣,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